检出限、测定限、最佳测定范围、校准曲线及分析空白
1.检出限
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则:
D = 2N / S
式中:N---噪声(mV或A);
S---检测器灵敏度;
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
Dg=2N / Sg,单位为mg/ml
Dv=2N / Sv,单位为ml/ml
Dt=2N / St,单位为g/s
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或最小检测浓度(MDC)作为检测限。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g)或浓度(mg/ml)。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NPD、ECD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的性能。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他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职业卫生实验室数据处理中,检出限的设定主要根据GBZ/T 160系列或者根据GBZ/T 210.4中的计算方式计算得出。
例如5.6.1.1的标准差法,一般不采用;5.6.2.2 噪声法,这里注意职业卫生的噪声法中的检出限为三倍噪声所对应的待测物浓度;5.6.2.3 分光光度法习惯用于吸光度0.02时的浓度为检出限。这里需要主要的是,偶尔实验室会采用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标准(也就是环境的),它的检出限一般为吸光度0.01的浓度,使用时注意检出限的计算。
但是由于各机构设备的选定以及人员的操作会出现检出限低于或者高于GBZ/T 160系列检出限的设定。出现这种情况,个人建议使用数值高的检出限。
2.最低检出浓度
根据GBZ/T 210.4的规定:
从这里可以看出,最低检出浓度是由检出限、样品溶液总体积、采样体积所决定的。检出限不同的机构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值;样品溶液总体积的设定一般根据GBZ/T160系列中设定,不会出现太多的变化;采样体积一般是由设定的流量*采样的时间设定,根据现场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而设定。因此,GBZ/T系列后给出的检出限与最低检出浓度为参考。
以下为扩展阅读:
测定限
测定限为定量范围的两端,分为测定上限与测定下限。
1. 测定下限
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下限。
测定下限反映出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低浓度水平待测物质的极限可能性。在没有(或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他受精密度要求的限制(精密度通常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越高,测定下限高于检出限越多。
美国EPASW-846中规定4MDL为定量下限(RQL),即4倍检出限浓度作为测定下限,其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约为10%。日本JIS规定定量下限为10倍的MDL。
2.测定上限
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上限。
对没有(或消除了)系统误差的特定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不同,测定上限也将不同。
测定限对于定量分析,进一步计算才能得到与分析物有关的值(例如,各个结果的平均值)。因此,条件更加苛刻,所以测定限总是高于检出限。
检测限有三种常用的表示方式
(1)仪器检测下限
可检测仪器的最小讯号,通常用信噪比来表示,当信号与噪声之比大于等于3时,相当于信号强度的试样浓度,定义为仪器检测下限。
(2)方法检测下限
即某方法可检测的最低浓度。通常用低浓度曲线外推法可求的方法检测下限。
(3)样品检测下限
即相对于空白可检测的样品最小含量。样品检测下限定义为:其信号等于测量空白溶液的信号的标准偏差的3倍时的浓度。
检测下限是选择分析方法的重要因素。样品检测下限不仅与方法检测下限有关,而且与空白样品中空白含量以及空白波动情况有关。只有当空白含量为零时,样品检测下限等于方法检测下限。然而,空白含量往往不等于零,空白大小受环境对样品的污染,试剂纯度、水质纯度、容器的质地及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由外推法可求得方法检测下限可能很低,但由于空白含量的存在,以及空白含量的波动,样品检测下限可能要比方法检测下限大得多。从实用中考虑,样品检测下限较为有用和切合实际。